今天,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圆满闭幕。记者从闭幕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数贸会展览展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特装展位面积占比达95%。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18家企业线下参展,367家企业通过数贸会云平台在线上参加展览。1.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参会,其中境外参展商1700余人,100多个国际采购团来到数贸会现场商洽合作。论坛会议的参会人数超过1万人次。截至27日中午12时,累计入场观众达10万人次。
具体来看,本届数贸会的特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商合作,促进全球数字贸易交流。来自68家国际组织和境外商协会代表,63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名国际政要和驻华使节出席数贸会,进一步扩大了数字贸易国际交流“朋友圈”。论坛活动汇聚了100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和5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合作路径,与会的国际嘉宾纷纷表示,愿同中国一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首次举办的“丝路电商日”系列活动吸引了15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代表参加,实地考察杭州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数贸会也让许多海外企业感受到数字贸易的影响力,据拉美一家电商平台介绍,数贸会刚开幕半天,就有上百名客商咨询入驻。
二是共促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机遇。本届数贸会参展企业包括5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3家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这些头部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全面展现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场景。如可对电站和工厂自动巡检的机器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仿生假肢、多模态AI卫星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亮相本次展会,为生产制造、医疗服务、产品销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境内外采购商。本届数贸会也为观众提供了诸多专业前沿的数字互动体验,数字新闻官谷小雨、提供伴游服务的机器狗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每一名注册参展的观众都拥有了专属“数字身份”,可以现场参与AI图文创作、AR驾驶等互动新体验。
三是共享成果,汇聚数字贸易新动能。数贸会期间,100项创新类“首发”“首秀”“首展”集中呈现,涵盖了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文娱、数智出行等领域,带来了集“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盛宴。比如几分钟实现“复刻”的AI数字孪生直播技术、仅需25天就能建成的拼装型数据中心、国内首个数字人律师大模型、具备越野性能的新型房车等一批优秀创新成果首次亮相。开幕式、10场主题论坛和94场配套活动,累计发布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杭州倡议》等各类行业报告、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合作倡议等成果120项,推动形成更多数字贸易发展全球共识。数贸会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风向标。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张国亮 刘浪 叶海春) 【编辑:孙静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谱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我们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己的意志对象化,促使自然界趋于人化,同时通过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现代化模式,一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造成了人类健康恶化、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传统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以“生命共同体”为原创性的本体论概念,超越了人类凌驾、征服自然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步性。

坚持高水平保护,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然是生命之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庄子等先秦思想家阐发了“物我为一”的生态本体观和人类行为应“道法自然”的生态实践观,宋代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生态价值观,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弘扬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从整体的、系统的高度深化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指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推动生产力的跃升,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科技创新进步,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更加集约高效、清洁低碳的资源利用方式,方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双向良性互动。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定能不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新动能、新引擎。
高质量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积极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将为构建更加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重要力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光明日报)
(作者:李艳艳,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陈海峰】